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

今次真係冰河時期

昨天京士活地產結業,是繼世紀21東方及盛世地產之後,今年內第三間倒閉的地產代理。報章更說西九龍一帶部份小型代理也盛傳將會倒閉。

老香港有句口頭禪:「銀行多過米舖」,1997年時羅便臣道沿街很多地產舖,「代理多過銀行」筆者沒有親眼所見,不過大角咀奧運站的地產代理的興衰卻在身邊發生。1997年時還未有奧海城以及港灣豪庭等大屋苑,只有大同新村、富多來及八中樓,卻在埃華街有中原、美聯、利嘉閣、鴻運,再加上大同,真係夠交租都不夠出糧;2011年大家再去看埃華街,一樣是各間代理盤踞。區內雖然多了大屋苑,但不要忘記奧海城又有齊,埃華街幾乎有齊,連港灣豪庭商場都有齊中美利港,加置業18、金源,商場外還有世紀21、港灣物業、亮賢地產。筆者數得那麼清楚,因為他們車輪戰地致電筆者要買要賣,相信很多人都不勝其煩。
不過大家想一想,就在上個周末,十大屋苑七個捧蛋,小小一個大角咀及奧運站,又怎能養得起十多廿間地產代理?又以京士活為例,有一間在泓景匯,宇晴匯又有一間,差在昇悅居都想有一間,同一間地產代理都要在四小龍有兩間分行。同樣情形在太古城、美孚及第一城都有,不過人家是十大屋苑單位過萬,港灣豪庭只有三千多個單位,美聯斜對面有香港置業,中原轉角又有間利嘉閣,很有兩間七仔夾一個OK仔的意味。
業內互相惡性膨脹在香港有很多例子,除便利店外,還有超市、藥房,據稱某歐洲牌子的美容院都可以在小小的香港開到四十間分店,不過人家是大財團的馬前卒,寧要市場份額(market share),利潤便要犧牲一下,畢竟牛奶公司、屈臣氏及國際品牌,是花得起。物業代理本少卻利不大,開業支出低導致行業過度發展,市況一縮就導致連環結業。尤其是今年二手成交大幅萎縮,一手收佣數期卻較長,業內就容易出現周轉不靈。最終結果也將會是兩大鬥法,中小型競爭對手倒下,就像超市便利店相爭,累到士多辦館那麼樣。
即如筆者這些街外人都知道額外印花稅將會導致成交大萎縮,就是不明白施先生2008年還可以祭出「冰河論」,今次則只是將原本預期九月結束的調整,延長到明年新年後。美聯都開始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取消SSD,不過人家政府何曾會因貴行是否夠飯開作為政策考慮?恐怕即使11月19日部份稅率降到5%的樓盤流出市面,亦未必有買家來承接。
股市物業這些投資市場,信心失掉的話,可以久久未能恢復,業內人士有沒有想過,真正的冰河才剛剛開始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