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訊】退化性關節炎引發的痛楚困擾不少港人,衞生署數字顯示,近五成長者受此病折騰。骨科醫生表示,除了長者外,關節因工作長期受壓、肥胖、關節曾受損等,均是患上膝關節炎的高危族群,其中以女性尤甚。現時約有三分之一求診者為60歲以下,最年輕只有40多歲,呼籲市民要小心護膝,以免痛症提早來襲。 記者:嚴敏慧
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常見病症之一,80%人的症狀出現於膝蓋。骨科專科醫生翟慶聰表示,當膝關節日積月累地勞損,關節液會逐漸流失及退化,引致關節內部互相磨擦,使軟骨受損繼而出現關節退化現象。若病情持續加劇,骨的邊緣會長出骨刺,關節膜會發炎,出現發熱及紅腫等症狀。
延遲醫治鎮痛未必有效
退化性關節炎一般分為四期,由早期的腳部伸直時膝頭微痛開始,及至伸直腳會劇痛,至晚期腳不能伸直,甚至出現變形及僵硬,或呈長短腳。翟慶聰指出,大部份患者先會上落樓梯感痛楚,這是典型的菠蘿蓋軟骨磨蝕;而站立或行路也痛楚,則為膝頭內外側軟骨磨蝕。不少人腳痛會先針灸或看跌打,或自行服用止痛藥,未有針對關節炎進行治療,令病情惡化,膝關節已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壞,需以內窺鏡手術取出受損軟骨組織,甚至要更換膝關節。翟慶聰表示,不少患者求醫時病情已至中期,接受傳統鎮痛及物理治療,效果未必理想。若在患處注射關節液補充劑,增加已磨蝕關節的厚度,可減輕膝蓋約一半痛楚。
翟慶聰指出,關節液補充劑為透明質酸,能回復關節的黏彈性,並能刺激關節液產生及改善活動能力。
外國研究顯示,注射關節液補充劑後,軟骨厚度會增加,有助推遲需換關節的時間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