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

科大鄭樹英:睇盈利揀股過時


證監會經常呼籲散戶「先求知、再投資」,但70年代已在華爾街工作,現時為香港科技大學財務學系兼任副教授的鄭樹英,卻奉勸投資者買股不用看盈利。驟耳聽來好像不合理,但鄭樹英解釋,現時上市公司的財技層出不窮,每股盈利已不是衡量股價的理想指標,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的現金流情況。
  早於1974年,鄭樹英已在摩根大通的紐約總部工作,90年代赴台灣在大都會公司(MetLife)負責投資業務,曾負責管理總值16億美元的投資組合,自07年起則在科大教書。
  鄭樹英表示,以往在華爾街工作時,會用36個指標來衡量一隻股票的價值,但以散戶來說,可以簡化為5個,包括銷售增長率、毛利率、負債對資產淨值比率、核心業務淨現金流量,以及核心業務淨現金流量對總資產比率。在五大指標當中,盈利卻並不包括在內,鄭樹英強調,現時會計師有很多方法扭曲盈利,一般投資者難以判斷,相比之下,現金流等5個指標較容易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。
  鄭樹英告誡投資者,聽消息入市是大忌,對於這一點,他更有切膚之痛。鄭樹英自言剛出道之時,其秘書曾向他大力推介一隻醫療股,說這家公司研發的藥物可治好癌症,最終股價大跌令他損失四分一財產。後來他才得悉,秘書的丈夫在投資公司任職,當時正急於散貨,可見小道消息往往並不可信,投資者還是要靠自己勤做功課,才可以享受財富增值成果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