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 24日 星期一
供應並不特別高,落成亦要多年後
上星期五發展局公報第三季《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數字》(註一),好幾間傳媒對於未來3-4年潛在供應由56,000大增至63,000大書特書,數字創出十個季度新高,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多,已批出土地仍未動工的單位(即熟地)由第二季的5,000伙暴升至1.3萬伙,「均顯示住宅未來供應大增在即」云云。
對於本欄讀者來說不會感到陌生,除筆者一向提醒供應緊張期將於一兩年後結束,更在之前列明數據(註二),指出政府要認真執行每年20,000個住宅單位的指標,潛在供應就要有60,000-80,000個,現在才63,000個,僅僅達標而矣!
不過細心看由2008年至今每季的數據,潛在供應在52,000至65,000個之間徘徊,剛公布的63,000個並不是特別高,例如2010年中的兩個季度都有61,000個;13,000個熟地在2008年上半年及2010年第二季都曾出現;而供應單位50,000個更是毫不起眼的水平。
根據該報告,熟地的定義是「政府已賣出的住宅土地,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已批出的物業發展,市區重建局已批出的重建項目和新修訂的換地∕契約住宅發展項目」。比如剛批出的南昌站項目,那3,313個單位就將會包含在第四季的報告,可是大家都知道,真真正正有單位可供發售,起碼是四至五年之後。
就以第三季賣出的土地計,就有東涌55A區(2,020個)、沙田坪麗路56A區(970個)、北角油街(40萬呎樓面)、將軍澳66A區(960-1,010個)、西貢白石窩(1個)、元朗丹桂村路(170個),共有超過4,121個單位,不過由熟地到樓花,再由落成到可供居住,要多久呢?
就拿據稱在明年初發售的屯門站上蓋項目為例,2006年批出,即是六年之後才賣樓花,根據新地網站資料,竣工期是2012/13年度,即是2012年7月1日後,還要等半年驗樓、驗消防、拿入伙紙,2013年才算是落成。就當南昌站能在2012年初施工,2018年才賣樓花,2019年才落成。不要忘記屯門站及南昌站已經造好地基,工程期可縮短一年,東涌、沙田、將軍澳都是白地一塊,油街還要慢慢設計酒店、住宅、寫字樓怎樣分配,需時只會更加長。
既然有新資料,筆者就將第三季數據做拼圖:莫講今年將少於去年,2012及2013年的落成量都將會偏少,因為在2008年及2009年時,施工量均只有八千左右。
結論與坊間某些論調剛好相反:未來兩年實際供應是減少而非增加。這亦間接說明,股市炮火連天、哀鴻遍野之際,樓價只是略為表示一下。不過筆者仍然要強調,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,期望樓價逆市大升有點不設實際,還是那一句:樓價跌少少,租金升少少,回報率就會合理少少。
強調第三季3-4年潛在供應創出海嘯後新高,或熟地增加1.6倍,只是運用資料碎片及印象的反面教材。
註一:http://www.thb.gov.hk/tc/psp/publications/housing/private/pshpm/stat201109.pdf
註二:http://hk.biz.yahoo.com/110923/366/4alya.html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